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”仍需努力

2011年的11月9日,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可以纪念的日子。这一天,由来自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南开大学等名教授主讲的首批20门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”,通过“爱课程”网(www.icourses.edu.cn)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、“网易”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。它标志着中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延伸,也是大学主动介入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实践,也表明我国大学在顺应国际潮流、顺应时代呼唤,推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。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教高[2011]8号,以下简称“意见”)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,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,2012—2015年建设900门。这些课程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,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。

  大学向社会开放其课程,从历史上讲,可以追溯到美国赠地学院时期。当时的康乃尔大学即向社会公众开放了其通用课程,威斯康星大学则向社会寄送大量的实用科普资料。当时的开放课程是实体的、实在的,如今的开放课程则是虚拟的、网络的。借助网络公开大学课程始于美国。2002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向全世界推出了其网络开放式课程(Open Course Ware,简称OCW)。麻省理工的开放式课程是全方位的,它不仅有其教师的讲授录像,而且也有其讲授内容的课程大纲、阅读书目、思考问题,所有这些都是免费供人们自由读取。到目前为止,麻省理工已经免费向世界开放了1900余门核心课程,麻省理工的网络开放式课程每个月的访问量超100 万次。紧随麻省理工大学之后,“哈佛公开课”“耶鲁公开课”等国际知名大学课程受网友追捧。以欧美大学为主的公开课,包括讲座录像、教学大纲、课堂笔记等,分门别类地出现在各校的校园网站上。身居象牙塔的大学课程“免费”走向社会大众成为一种时尚、一种姿态、一种服务。

  在我国,2010年11月1日,网易正式推出“公开课”频道,组织团队专门制作、发布和推广公开课程。2011年3月,复旦大学《执拗的低音》讲座亮相网易,成为国内首个在门户网站推出公开课的大学。5月份西安交通大学在其校园网主页发布消息《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公开课开通》。6月份,浙江大学首批推出8门网上公开课程。本次公开20门精选公开课,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潮流的一种呼应,也是应对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附和。

  对比国内外的大学公开课,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本质区别的:

  第一,国外大学公开课由大学主导,国内大学公开课由政府主导。无论是美国各大学的公开课,还是英国公开大学课程,其主导者是大学。免费公开大学课程,是大学的一种自主行为,自觉行为。国内的大学公开课,则完全由政府主导。教育部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,“意见”第三条规定: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由教育部统筹规划,省(区、市)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向教育部推荐精品视频公开课,组织本地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、应用和监管。”从整个文件精神上看,从制作的内容,到制作标准,到经费支持都由教育部来统筹规划。

  第二,国外大学公开课内容全,国内大学公开课内容少。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。其一,数量差距。目前国外大学公开课公开的课程数量,远大于国内大学公开课课程数量。麻省理工一所大学就有1900余门课,我国全部加起来到2011年底不会超过100门,浙江大学算是国内公开课程较多的大学,目前也只公开了8门。其二,每门课的公开内容与国外公开课相比,差距也很大。国内公开课,目前只公开了讲课录像,且不能下载;国外公开课,不仅有讲课录像,还有教学大纲,教学笔记等,且可以下载。其三,国内公开课,目前只限于通识课程,国外公开课则无所不包。既有通识课程,也有专业课程。

  第三,国外大学公开课更多的是学术导向、市场导向,国内大学公开课更多的是政治导向、文化导向。国外大学公开课,主要是传播学术、传播文化、传播知识,其背后有其理念支撑,也有其印象管理需要。国外大学通过公开课,收获了社会声誉,也得到了企业的支持。国内大学公开课,主要是传播文化、传播知识,背后支撑的是政府权威,目的是得到国家经费支持。当然在收获国家支持的基础上,也收获了社会声誉。

  通过对比,我们可以看到,目前我国大学公开课仍需努力。其方向应该是:一是在数量上、质量上尽快完善。增加课程数量,增加公开内容是当务之急。可采取的、最方便的举措是公开“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”上的内容。二是充分制定政策,调动大学和企业参与公开课程建设的积极性。

首页    专题报道    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”仍需努力
创建时间:2021-05-13
浏览量:0
资讯信息